栏目导航
联系我们
地 址:内蒙古农业大学
电 话:0471-4301371
联系人:石凤翎
邮 箱: sfl0000@126.com

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

1.教学队伍的组成

课程组由7名教师组成,其中主讲教师4名(包括英汉语授课、蒙汉语授课教师),实验指导教师2名,实验员1名。除教辅人员外,主讲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,学历层次高。有教授3名,副教授1名,讲师2名,实验师1名,职称结构合理(详见图1)博士生导师2名,硕士生导师4名,在中国草学界具有一定学术地位,有学术兼职教师2名(表1)。 

图1教学队伍的基本结构 

表1 教学队伍人员组成及基本信息 

姓 名 

性别 

出生年月 

职称 

学位 

学位获得学校 

博导/硕导 

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 

学术兼职 

李青丰 

男 

1959.06 

教授 

博士 

新西兰梅西大学 

博硕导 

英汉双语授课及教材建设 

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草学会种子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内蒙古草原学会副理事长、内蒙古生态学会副理事长 

石凤翎 

女 

1964.11 

教授 

博士 

内蒙古农业大学 

博硕导 

草坪种子学教学及网络课程建设 

中国草学会种子科学与技术委员会理事、牧草育种委员会理事、内蒙古草原学会理事 

张 众 

男 

1962.10 

教授 

博士 

内蒙古农业大学 

硕导 

药植方向班种子学的教学 

海 棠 

女 

1963.01 

副教授 

博士 

中国农业大学 

硕导 

蒙语授课,蒙文教材建设 

高翠萍 

女 

1978.10 

讲师 

博士 

内蒙古农业大学 

实验教学指导 

徐军 

男 

1970.06 

讲师 

硕士 

(在读博研) 

内蒙古农业大学 

实验实习指导 

胡秋芳 

女 

1957.07 

实验师 

标本研制及实验室管理 

2.学缘结构、师资配置情况

课程组教师中有两位分别毕业于国内外的著名大学(新西兰梅西大学,中国农业大学),即外学缘博士学位教师约占30%;年均授课学生约120名,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:20。 

3.青年教师培养的措施与成效

⑴李青丰1981年开始讲授“植物生理学”课程;1985-1989年在新西兰梅西大学攻读“种业科学”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,1989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归国,至今一直讲授“牧草种子学”(英汉双语授课)和“专业外语”以及研究生的“草业科学研究进展”、“草业科学研究法”等课程。每轮课程选择一章让研究生(徐军 讲师)进行双语备课并讲授2-4学时。

石凤翎 1986年开始讲授“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”,1990年开始至今一直给本科生讲授“牧草种子学”、“作物栽培学”和“牧草栽培学”课程,同时还承担着研究生的 “种业科学”、“牧草学研究进展” 课程。1989年在浙江农业大学种子专业进修,之后在本校参与建设“牧草种子学”课程;2005-2006年到日本三重大学生物资源学部做访问学者,就牧草种子的营养价值与消化率等内容进行了研究。2009年4月,赴浙江大学纳米技术学院接受了为期10天的“基因组学”培训,获得该校继续教育合格证书。

⑶海棠1986年开始讲授“牧草饲料作物育种学”,1999年以后还承担了“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”和“牧草种子学”课程。2003年作为蒙语授课教师前往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,2007年获得农学博士学位。2008年3月开始编译“牧草种子学”蒙语教材,并承担草学方向蒙语授课班的“种子学”课程。

⑷张众 1983年开始至今一直讲授“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”,2003年以后还承担了“牧草种子学”、“药用植物加工与贮藏学”、“牧草学”等课程。期间于本校在职攻读了博士学位,于2006年获得农学博士学位。2008年开始承担药用植物专业方向班的“种子学”课程。

⑸高翠萍 2007年于本校草业科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,留校任教。主要负责草业学科的重点实验室管理和实验课指导工作。在本课程组内承担“种子学”和“种子检验学”实验课的教学和指导工作。每年跟班听课,听取了各位主讲教师的课程。正式承担课程前进行试讲(已试讲过2章内容)。结合学校“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”计划,拟于近2年内派往国外进修学习。

⑹徐军在读博士,2004年至今承担过“草坪学”、“草坪建植管护学”、“草坪绿地规划与设计”、“专业英语”课程的教学。在博士生教学实践中进行“牧草种子学”双语备课并讲授2-4学时。2010年计划到国外进修学习,以便承担“牧草种子学”英汉双语教学任务。